問題1:我想問的是.... 大家都是在家修行,都需要吃飯,養兒育女,如何兼顧家庭.事業與教養兒女....等等瑣事?
回答: 這個問題很有趣,雖然有時候會這樣子困擾著我們,但真正的問題,或者說真正造成我們心靈上煩惱的,到底是什麼? 我們有沒有深層地去思考出來? 其實有時候煩惱不見得是真煩惱,而是我們把它想複雜了 !
讓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想一想吧,有些人除了白天辛苦工作之外,回家還要煮晚餐,載小孩補習,小孩回來後還要幫他檢查或督導功課,整天忙得團團轉,從早辛苦到晚,但是還好他有一個興趣,就是喜歡釣魚,所以他尋尋覓覓發現只有星期六下午當家人都午睡休息時,有2~3小時的空檔時間可以讓他去海釣場休閒一下,經過和家人溝通後,大家也同意,所以他就很高興地去了; 另外有一些人也是一樣,喜歡在星期五晚上下班後和公司的同事共組一個 ” Friday night “的連誼活動(通常都是男生俱樂部); 有些人則喜歡在一、三、五下班後去公司打球或遊完泳才回家; 而我發現我住家附近的鄰居們則有一個嗜好,每天晚8:30以後就會群聚在一起泡茶聊天,無形中形成社區裏的一個群聚活動; 有些人譬如說像岑康維,就更可怕了,晚上下班後去生命線當義工,假日還常去大岡山的寺廟幫師父們打掃環境,除此之外還常常幫民間團體尋找辦活動的場地…..,這些人們的行為有時候也會讓我思維,大家都需要吃飯,養兒育女,像他們這樣如何兼顧家庭.事業與教養兒女....等等瑣事呢??
後來我找到了答案,原來我們是:「在家修行」! 所謂的在家修行就是「我們可以在正常的工作和居家生活之餘,從事一些修行的活動」,而不像和尚、尼姑們需捨棄現實生活中一切的生活型態,專事修行,那樣子叫做「出家修行」,兩者是不一樣的。 既然「在家修行」是在正常的工作和居家生活之餘,從事一些修行的活動,我們對於這樣子的活動就可以有彈性地、依照自己可行的時間或心情去進行修行的活動,就像以上的各種例子,我所觀察的各種人們,他們在工作與居家生活之餘,還是有辦法安排出時間去從事各種活動,在家修行也是如此! 我舉我自己真實的修行活動的安排給各參考吧:
星期一至星期五,晚上陪老婆在客廳看電視,她看韓劇,我便坐在她旁邊看佛書;
其中有兩個時段我必須起身開車載小孩補習(來回);...
對我而言,真實感受到佛教所說的「出離心」,來得非常的突然。它並非藉由長久的修行,因業障逐漸轉化,造成身心煩惱的多分解脫而慢慢形成;相反地,我是在悟道之時,由涅槃境界倒退出來,重返人間後,出離心就瞬間形成了。換成現代的說法是,我雖然由不生不滅、無老亦無死、永恆、圓滿的真如涅槃境界回到現實心識的世界,但是某一部份的我並沒有跟著回來,我覺得只有部分的我回來而已。
出離心形成以後,會怎樣?
我照照鏡子,發現並沒有變得比較帥!吃飯睡覺上班也是一樣,並沒有吃比較多或睡得比較少。煩惱也是有的,被小孩和老婆氣得半死的情形,仍然繼續在生活中上演著。但是…..,氣歸氣,活歸活,所有的事情感覺上不再那麼要緊!
老婆說很多年沒出國旅遊了,今年規劃一定要出去走走,問我要去哪一國?
我說:都好。感覺雖然好,但好像也沒那麼重要!這對於習慣規劃出國自助旅行的我而言,多年來的慣性就這樣突然中斷了,因為我開始覺得...「都好」。
週末和週日的時間也是一樣,我不再想著一定要去哪裡玩,或到某個定點逛街,或安排和朋友聚餐。我可以哪裡都不去,只是這樣悠然地活著,在每一秒每一刻,就這樣……..。 老婆問:你在幹嘛,都在想些什麼? 我才發現,我並沒有「在想什麼」,原來心裡是空空靈靈的,但不是死寂,是「定」在現實裡罷。
想看書嗎?好啊,心裡想著,就隨手拿起一本《唯識四論》,翻了幾頁,怎麼覺得文字從眼睛裡進來就不知去向了,它並沒有進到腦子裡! 那麼,放下吧….,靜坐好了,所以就靜坐一下……,過了一陣子,發現也沒入定,但三十分鐘已經過去了,靜坐中也沒想什麼,也不入定,我驚訝於自己其實並不算靜坐,原來那只是身體的形式而已,不論我是站著,走著,坐著,活著,在聊天,或做運動,其實都一樣,我只是「欣賞」著這一切罷了!
當然我還是很隨興地和家人、朋友們愉快地互動著,生活著,但在這其中,好像自己隨時都「定」在這種特殊的情境裡,就是「活在當下」,但這種「當下」和「活在」只是讓我客觀地觀察它的呈現而已,並沒有非常地參與,我就像是一位「客人」。
學員問道:「這就是佛說的『如如不動』嗎?」,我不知道。我們都不是佛,佛能夠如如不動,但又不變成植物人,其實很難理解到底是什麼境界。
通靈的學員問我:「現在才發現以前服務的那間宮廟,...
50% Complete
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,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,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.